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
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
http://www.taiwancenter.com/sdtca/index.html
  2024 年 8 月

修理冷氣機記
唐望

聖地牙哥的氣候舉世聞名,冬天不冷、夏天不熱,春秋兩季更是不冷不熱,是老年人退休的好地方。說實在的住在聖地牙哥,尤其是住在海邊一帶,根本用不到冷氣。有人說從海邊往東每走一英哩,温度就會增加華氏一度,以此類推,每一英哩,房價就可能會因高氣溫少1%。因此穿過高山,到了Borrego Spring,房子幾乎不要錢了。

記得到愛俄華州念書時,住的是二戰後留下來的鐵皮屋,冬冷夏熱。冬天室內有燒油的暖氣,只要把戶外55加侖的油箱加滿,再把玻璃窗釘一層塑膠膜,天氣再冷都沒問題。然而夏天就不一樣,只要類似聖塔安納的焚風一來,就會受不了。在1976年過第一個夏天時,不知道它的厲害,靠著當時還年輕,抗熱性強,勉強渡過。1977年春天,牽手懷孕,為了讓下一代有健康的生長環境,我買了一台二手冷氣機,自己把它DIY裝在窗台上,再貼上膠帶、填補縫隙,這樣就過了兩個舒適的夏天。離開時,冷氣機留了下來,讓下一位學生房客有冷氣可吹,也是美事一樁。

畢業後到波士頓附近工作,住過二間不同房子,都沒有冷氣,連想都沒想六年就過了,可見冷氣對新英格蘭地區可言,並不是什麼必須品,可有可無。

1984年到了聖地牙哥,雖然大多數的老房子都沒有冷氣,幸好我們現住的房子有中央空調,然而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備而不用,連當門面都派不上用場。

今年七月11日星期四,那天非常熱,因為沒有及早把窗戶關上,保存室內的冷空氣,到了下午室內溫度到達華氏84度,於是打開冷氣,也同時把天花板電扇(ceiling fan)和全屋電扇(whole house fan)都打開,希望室內溫度能降到華氏78度。這時風是有在吹,可是不冷,搞來搞去,才發現室外冷氣主機的壓縮機非常安靜,完全不動。

大學時念的是電機,對冷凍工程或熱傳導完全沒有概念,認為這些都是機械系的課程。然而對於冷氣壓縮機而言,它就是一個電馬達(electric motor),這是屬於電機系的。馬達分兩種:直流或交流。直流馬達需要碳刷才能轉相,交流馬達需要電容器才能啟動。而當時的成大電機系在電機械這個領域,可稱是全台第一首府,無人能出其右,訓練出來的學生,想必有一兩把刷子。有了這個自信之後,尾巴開始搖擺,想一顯身手,把生鏽的寶刀,磨光一下。

然而這些自信,一到室外看到實體的壓縮機,一個人就儍住了,那個機器不聲不響、沒有動靜,以前學到的,全部還給老師,不知如何是好,只好回家谷歌(google)一下。

這次google的經驗和過去大不相同。過去問問題,得到的答案都是實問實答,非常直接,而且有問必答。然而這次不同,答案都是廣告,而且左上角有一個英文字sponsored ,意思是贊助廠商,而且這些廣告都很吸引人,都保證立刻修好,讓人很有信心看下去,但完全沒有回答問題。

當天晚上,看到有一個網站叫JustAnswer,直接說「問一次五元」,我想五元就能夠聽聽專家的意見,應該值得,於是就書面去問,也同時附上信用卡的資料和手機電話號碼。後來才發現,要問問題,必須是他們的會員,而會費按月計算,每個月40元。想想如果要找別人修理,要事先預約,而且所需費用可能十倍不止,萬一一天修不好,到時再找別人也沒關係,如果$45可以解決這個大問題,絕對值得。

萬沒想到提問沒過三分鐘,手機就響起,對方自稱叫André,是HVAC (Heating, Ventilation, Air Conditioning)專家。他要我把室內的溫度調節器(thermostat)打開,溫度調低,看看戶外的壓縮機的風扇有沒有在轉?我立刻回答說沒有。於是他問有沒有電表可以量交流電壓,我說有之後,他說從溫度調節器到壓縮機,有兩條捲起成為一條的細電線,在戶外冷氣機的面板裡面,如果正常電壓應該是26.2伏特,要我帶著電表再去檢查一下是否有這個電壓,我回報說天太晚了,找不這條細捲線,一切等明天再說。

7月12日星期五一早,第一步就是把電源關掉,冷氣機的電源有一個單獨的電源盒,和主電源盒完全分開,要關掉必須把盒內的連結器拔出來,這才安全 (註:這個步驟非常重要,萬一不小心觸電,後果會很嚴重!)。那時找不到所謂的細捲線,也看不到要拆掉的面板,再問André才知道所謂的面板,是指折成90度的兩面板,一面和房屋牆平行、另一面成直角90度,一共由十幾個縲絲釘鎖住,全部都要鬆掉,才能把面板拿開。

面板拿開後,終於看那條從室內溫度調節器傳來的紅白兩色的細捲線,把線頭兩個黃色尖圓錐型的接線頭拿掉之後,量出兩端的交流電壓是25.6伏特。把這些資料回報給André 之後,他只回我了一個字capacitor(電容器),意思是說這個壞了要換。同時又寄來一張照片,告訴我它的在那裡,這張照片和我在現場看到的幾乎完全一樣,不難確認電容器在那裡。

有了確切的目標之後,具體行動則分成三個步驟:(1)取出壞的電容器,以便知道它的規格; (2)以最低的價格,購買一個新的電容器和(3)裝上新的電容器。

步驟(1)最花時間,因為電容器上共有九個接頭,每條電線在新的電容器定位後,都要接回原位。為了怕搞錯,我想到一個辦法,就是每斷接一條線,就用iphone照一張照片,換了新的電容器之後,就用「後拆先接」的原則接上,一定不會錯。

把電容器拆下來之後,很清楚看到它的規格是否45/7.5μf ± 6% 370~440VAC。它的意思是說這裡有兩個電容器:一個是45μf、另一個是7.5μf,這裡μf是電容器的容量單位,f是法拉弟(farad)的簡寫,μ(micro)是10的負六次方,6%是指它是電容量正負誤差的範圍,而370~440VAC是能耐高壓的能力。

步驟(2)也不容易。因為要上網購買,因此把舊電容器上註明的規格,交給我家的財務大臣,她上網查詢,花了不少工夫後找到相同的電容器,又便宜又好,而且保證隔天黃昏時刻收到,總共費用連稅帶運不到20元,真是划算。

步驟(3)最簡單。隔天下午四點左右就收到新的電容器,不到30分鐘之後,就大工告成,回復原狀,又有冷氣可吹了。

這次修好冷氣機的過程,感覺時代又進了一大步,連這類修理工作的商業行為,都可以遠距經營,日後必定會和AI結合起來,成為一個新的模式,讓我們現在就開始適應它吧!